甘肃漳县: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
漳水潆洄,山峦叠翠。五月的漳县,处处迸发着勃勃生机。
走进甘肃漳县马泉乡紫石村,村民们正忙碌着栽植乌龙头幼苗。“我今年栽了15亩乌龙头,三年后就能采摘,按照这几年的市场价钱,到时候收入一定很乐观。”村民吴玉其信心满满地说。
漳县马泉乡群众栽植乌龙头幼苗
(资料图片)
漳县马泉乡坚持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行“党组织+基地+农户”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在去年成功试种乌龙头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种植面积。
“我们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规范、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组织动员群众种植乌龙头1000亩,三年后预计每亩地收入达5000元以上,届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万元,这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而且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马泉乡紫石村党支部书记王志虎说。
马泉乡乌龙头种植只是漳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漳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依托资源禀赋,漳县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制定了《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漳县村集体经济五年发展规划》,集中谋划发展了一批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药材、甜黄瓜以及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时结合收益情况及市场需求,推动政策、资金、项目不断向优势产业倾斜,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工人悬挂菌棒现场汪丽娜摄
在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20多名务工村民穿梭在菌棒之间,正在对菌棒进行摆放、扎眼儿,一片繁忙景象。
“产业园建成以来,我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挣100多元。”正在悬挂菌棒的张素木说,她是三岔镇本地村民,每年在产业园务工收入达2万元以上,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漳县三岔镇副镇长蔡树科介绍,在全国妇联的积极协调和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三岔镇引进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模式,发展吊袋黑木耳,吸纳周边群众60余人长期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
近年来,漳县深入实施“双构建双提高”工程,按照地域相邻、川河相通、产业相近、愿景相同、要素相聚的原则,成立8个产业带(片区、联合)党委,引领带动13个乡镇45个村集体经济整体增收。同时,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达五倍增”“倍增跃升”等行动,目前,全县135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5万元以上,村均收益达13.78万元。
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漳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丽娟说,漳县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作用,先后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中选拔90余人担任村干部;从农村致富能手、优秀青年中培养党员致富能人236名,鼓励支持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113个,村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占比达57.8%。
同时,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定落实《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对年度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达到5万及以上,且增长超过10%的村,根据考核情况按不超过收益的5%对村干部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