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时空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我们民族理解和表达真善美的习惯和经验。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表示,数字化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时空,数字化条件下,传统文化在更好地被传承和发展。数字经济下,消费者也是新产品的“合伙人”,国风国潮的兴盛,曹县汉服的风靡,都蕴含着传统文化数字化升级的“密码”。(据3月9日央视网)
国家博物馆春节期间门票被一抢而空,文博类文创产品纷纷入驻电商平台成“网红”,76岁汉服奶奶引发热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视频网站的兴起,国风国潮不断以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毋庸置疑,数字翅膀正承载着传统文化翱翔于古今融合的全新空间,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启了新篇章。
文化长河,不舍昼夜,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求索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逐渐从口传心授到走进典籍,得以不断传播传承,发展延伸。当数字化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普及,一部手机可以汇集大众所需的各类生活、娱乐、应用元素,传统文化“升级”传播模式,创新表达呈现也成为大趋势。应该说,数字化不仅是传统文化成为“网红”的法宝,也是激活自身的一把金钥匙。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升华,正让传统文化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以惊艳的方式活起来、火起来。
数字化在传统文化通往未来的路上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你欣赏过脱胎于河南博物馆唐三彩少女俑的舞蹈《唐宫夜宴》,惊艳于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然会懂得数字化为传统文化赋予的新内涵、新形式。以传统为骨骼,以潮流为血肉,以数字化梳妆,通俗地讲述隐秘、艰涩的历史和传奇,沉浸其中,大众不知不觉间从“知之者”变为“好之者”“乐之者”。借助数字化改变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走心又有亲和力,如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永久地传承下去。
数字化带来的,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山东菏泽曹县因汉服火了,在某些社交媒体、朋友圈,从籍籍无名的小县城,到炙手可热的网红城市。近些年,小县城的走红并不少见。前有丁真的纯真笑容带火四川理塘美不胜收的风景,后有“马背县长”引爆网友关于昭苏大草原游牧风情的向往。众多小城市爆火的背后,都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塑造与融入。数字化搭建起传统文化资源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县域、为乡村带来活力和驱动力。
正如潘鲁生所说,曹县经验从根本上说,就是千千万万城镇乡村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数字经济机遇的经验。其中,有相通之处,也有需要因地制宜分析和把握的内容。数字技术发展的迅速、应用的广泛,令人叹为观止。APP、短视频、AR、VR等在产品形态、展现方式上的创新日新月异。大量仍在沉睡期的传统文化资源,要想进行数字化“升级”,需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可以利用的新技术,打造出富有新亮点的新产品。还要善于把科技力量注入文化之中,用科技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既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需,也是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美好向往的重要方式。